初夏,西子聯合大廈。王水福的桌上擺著一盤西子農場新鮮采摘的原生態(tài)西紅柿,還未坐下,他就開心地分給我們每人一個。鐘情高端制造的王水福,對食物也有自己的執(zhí)念:品質要好。
“一轉眼,做航空制造快10年了,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要熬得住,一定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吃苦精神。”王水福一邊吃一邊說,這番淳樸的勁兒和當年那個從農機制造白手起家的他并無二致。不同的是,今天的西子,距離世界頂尖飛機零部件制造企業(yè),已不再是遙不可及。
從快到慢
一個月“磨”出4扇艙門
航空制造業(yè)被譽為“工業(yè)之花”??扇绻哌M位于大江東的西子航空生產車間,或許你會有些意外:這里并非高大上的智能工廠,也沒有現代化的流水線。
面對記者的疑惑,西子航空總工傅云解釋道:“飛機制造的精細化要求高,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,手工勞動是主要工作方式。”放眼看去,整個車間被透明薄膜分割成一個個工作區(qū)間,以保證特定的溫度和濕度,工匠們在自己的工位上埋頭守著自己的園地,精心打磨每一道工序。
“這是我們?yōu)槭澜绲谌蟮娘w機制造商龐巴迪公司生產的專供機組人員出入的艙門。別小看這個艙門,這是目前我們生產的飛機零部件中最復雜的。”慢工出細活,傅云告訴記者,一個月他們最多也只能打磨出4扇這樣的艙門,可一扇艙門的價格就能超過一輛寶馬三系轎車。
精益制造就靠一個“軸”字。這扇長1.5米寬0.8米的小艙門上,組合排布著400多種零件,鉚釘更是不計其數。盡管每款都有對應的設計圖紙,正如傅云所說,紙上談兵易,圖紙上給出的往往只是一個個數值區(qū)間,要給成百上千個部件定位、鉆孔、施鉚,嚴絲合縫地在這方小天地里安家,需要反復測試、反復打磨。
艙門上一個小小門把手背后的故事就不少。“設計圖紙只給了我們一個打開艙門的力的區(qū)間數值,可這個力背后卻涉及彈簧、拉桿、凸輪等各種不同部件的松緊和結構,如果裝好后用測力計測出數值不對,就得重新拆卸開來,分別調試不同部位的松緊,生產第一個艙門時,光這一個部件,我們就調試了幾個星期。”
“唰唰唰……”走在艙門生產間內,耳邊時不時傳來清脆的聲音。一個質量檢驗人員正拿著一塊僅有0.08毫米厚的鐵片反復插入艙門各個角落的貼合面。“我們用比一根頭發(fā)絲還細的工具進行貼合面間隙檢查。對于航空制造而言,每一道制造工序完成后都需要反復檢測。”傅云說。
“很多人說,本來我的日子很好過了,為什么非要自找苦吃?但我知道,這條路是對的。”王水福和他的工匠們一樣,有點“軸”。“改革開放40年,我們企業(yè)家富起來了,但富的時候不能只想著賺快錢丟了斗志。如今一架大飛機上要用的1000多種材料依然全部需要進口,我們只有靜下心來鉆研,將來才能挺直腰板成為強者。”
高端制造
成功在于比別人更“傻”
最近王水福很高興,他告訴我們,他被兒子“表揚”了。
“兒子對我說,老爸,你是偉大的。因為他進入了工業(yè)互聯網領域之后才意識到,堅守實體經濟不易,這才是經濟發(fā)展的基礎。”王水福的執(zhí)著,正是西子航空的由來。
西子航空的展廳里有一面價值上億元的航空認證資質展示墻。“其實航空制造最磨人的反而是制造之前繁瑣的認證環(huán)節(jié)。”傅云告訴記者,為了拿下空客、波音、龐巴迪等頂尖航空公司的訂單,截至5月底他們已經取得了286項專利證書,投入上億元,每一張證書背后都有說不出的苦累。
“設計是人家給的,我們的專利突破就在于工藝,難點也在這里。喏!做一個龐巴迪的艙門,我們就得先拿出40多項認證。”
航空制造業(yè)門檻究竟多高?從一項“鋁合金的表面陽極化”認證中就能看出。
這一項認證要求:經過這一表面處理工藝后,飛機表面材料能達到在加速腐蝕環(huán)境里經受15天的考驗也不出現腐蝕點的要求。溫度、電流、時間長度、溶液配方、離子含量控制……每一種參數的微毫之差都有可能導致測試的失敗,傅云帶領團隊做了幾千組對比試驗,反復配比、反復檢測,更多次將試片送到美國、加拿大等實驗能力更強的實驗室進行檢測,前后花費了半年時間,才終于通過了這一項認證。
在完成航空公司要求的各項認證之前一年,西子航空不生產任何具體產品,耐著性子一個個取證,周期長不說,還很“燒錢”。“試問,有多少企業(yè)有這樣的韌性,不僅放棄賺快錢,還砸錢死磕一個全新的領域?”或許,西子航空的成功,就在于比別人更“傻”。
波音車間
40多歲工匠當場落淚
“給波音做配套的兩年,快把我們這幫人弄崩潰了。”王水福用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來形容這段經歷,值得慶幸的是,在這以后,對于“質量”二字,西子航空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王水福至今還記得,在波音考察設備階段,好不容易設備能力過關了,對方卻要求同時再備一套設備。“當時我很不理解,一套設備我已經虧損了,兩套不是要命嘛!可這就是人家的質量管理要求,萬一一套設備出了問題,可以在第一時間頂上,不耽誤生產。”
考察期的最后3個月,西子航空派出30多人的工匠隊伍前往美國受訓,吃住行自己負責,邊學邊做,“免費打工”。
“波音公司派專人盯我們的習慣,允許警告3次,3次以后再犯錯,那么這個人將終生不得再做波音的產品。”規(guī)矩擺在前頭。當年好多40多歲的工匠難受落淚的場面,王水福至今歷歷在目。“他們都說,我犯錯真不是有意的,可是在對方眼中,習慣不好是最致命的。”
在此之后,王水福意識到,過去自己一直停留在“產品質量”階段,關注尺寸、標準、工裝,過了這個階段以后,則是“管理質量”,即標準化、模塊化、系統(tǒng)化,而最終,應該達到“習慣質量”,把質量二字化在血液里,踐行真正的工匠精神。
西子航空的質量管理理念起效了。今年初,大江東的西子航空二期廠房里緊急入駐了一支團隊,接手深圳一家代工企業(yè)生產航空用的小馬達。“對方有些吃驚,原以為熟悉航空標準就夠我們花上一年時間了,沒想到我們一個月就把產品做出來了。”
顧宏波是這一項目負責人。航空標準是什么?每一個步驟完成后都有檢驗環(huán)節(jié)并且留下完整的檔案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背后都有追溯體系,哪個小零件出問題都可以追溯到人。“其實對于馬達的制作我們駕輕就熟,這一套航空標準體系和質量意識才是關鍵。”顧宏波說。
王水福知道,真正的“頂梁柱”不只是某一技術的爐火純青,更在于背后的精神和眼界。從航空制造中摸爬滾打鍛造出的質量管理體系與精益制造理念,將被用在電梯、電梯核心部件、鍋爐、立體停車庫、地鐵盾構機等西子聯合的各個制造領域之中,落地開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