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在線3月25日訊(見習記者 高雅)你聽過黑燈車間嗎?在寧波市鄞州區(qū)的奧克斯家電生產基地內,各條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。在黑燈車間內,只有電腦顯示屏、設備狀態(tài)指示燈和品質檢驗燈的微光閃爍,僅需38秒,一顆顆塑膠粒就能變身成一個個空調塑料件,而這樣的車間內卻空無一人。
“我們車間覆蓋了最前沿的AI、云計算、大數(shù)據(jù)、5G網絡等前沿技術?!眾W克斯家電制造塑膠車間主任呂加成介紹,曾經的塑膠車間里需要安排170多名員工,而現(xiàn)如今只需要3名技術人員進行設備調試,而整體效率卻提升了30%。
其實,不僅車間不是原來那個車間,生產也不再是原來那種生產。空調的每一個零件和生產技術,都與“新質生產力”有著不解之緣。 作為日常家電,更加省電是一款空調脫穎而出的突出優(yōu)勢,但這背后卻包含著很多技術難題。奧克斯迎難而上,啃起了這塊硬骨頭。
“拿奧知音II智能語音空調來說,我們技術團隊在省電技術上不斷研究,目前采用了三種省電算法,比原有產品省電40%。”
奧克斯電控研究模塊經理黃寧介紹,省電的難點之一就是不能僅追求省電,還要兼顧溫度控制能力輸出,在二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。
“之前很多空調是用傳統(tǒng)PID(一種常用的閉環(huán)控制方法)來控制的。”黃寧舉了個例子說,如果室內溫度從27度到24度,采用傳統(tǒng)PID控制并不能特別理想,因為現(xiàn)實里和實驗室內的環(huán)境不同,自然環(huán)境的溫度是非線性變化的,這也對控溫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為了突破這一難題,從去年開始,黃寧帶領著20多人的團隊研究動態(tài)調整參數(shù)控制。歷時一年多,奧克斯獨有的模糊PID控頻技術終于問世,達到了行業(yè)內領先水平。
奧克斯數(shù)字化智能工廠內 見習記者 高雅 攝
“我們也為空調的省電節(jié)能出了不少力。”風機風道模塊經理王偉也帶來了自己團隊在技術上攻關的成果。他說,自己團隊的強化換熱技術能將換熱系數(shù)提升至5.12%,再搭配上黃寧團隊的PID控頻技術,空調在提升效率的同時,用電更省。
“我們團隊有30多人,主要研究高效翅片和螺紋管,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技術外引,但是,不是自己的東西總歸是要受制于人,所以我們決定自己研發(fā)?!?
于是,從2019年開始,一群年輕人開始投入研發(fā),在“卡脖子”技術上不斷攻關,還與西安交大等高校進行合作交流。終于,功夫不負有心人,團隊成功完成了從“技術外引”到“自主研發(fā)”的華麗轉變。
此外,王偉團隊還自主開發(fā)建模小程序,不斷調試改良空調風葉。是的,日常生活里并不難見到的空調風葉,在建模環(huán)節(jié)卻十分耗時。
“普通的建模方式很難畫出來的,因為它的形狀比較奇怪,彎彎繞繞?!蓖鮽フf,團隊發(fā)現(xiàn),將風葉做成十個左右的截面,對每個截面彎曲的角度進行相關的算法控制,可以尋找一個最優(yōu)解?!拔覀兏纱嚅_發(fā)了一個小程序,用了這個小程序后,本來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建模,三分鐘以內就可以畫好,而且還非常精準?!?
于是,三種算法、PID控頻技術、改良后的風葉,三者合力幫助奧知音II智能語音空調在省電上突破了40%大關。
不僅如此,空調的能效比(空調能效比越高、越省電)從4.0升級為6.0,降低了碳排放,在發(fā)展綠色生產力上做出了成績,可以說既有“含金量”,又有“含綠量”。
奧克斯黑燈車間內 見習記者 高雅 攝
采訪幾位工程師的“省電奮斗史”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雖技術領域不同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識——那就是善用人才,而且一定要自己培養(yǎng)人才。
“特別是我們團隊,人才都很年輕,大多是25-35歲,新點子都比較多?!奔译娗度胧街魅喂こ處熽愋钦f,“我們團隊從18年開始搭建,主要研究智能控制,前幾位工程師主要是推動空調高端化、綠色化,我們則主要負責智能化?!?
陳星口中的智能控制領域,即是通過大數(shù)據(jù)算法等應用,來滿足用戶個性化、定制化需求。比如,站在空調前說一句“朝我吹”,風便會循聲而來。
“空調的聰明不止于此,它還能聽懂方言?!标愋墙榻B說,因為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著獨特的ID,不同的地區(qū)也有著完全不同的方言。為此,團隊采用了大模型識別技術,經過大量數(shù)據(jù)精準訓練,語音的響應速度從1秒提升至0.68秒,識別率由99%提升至99.67%,指令詞可以隨意說,方言也能夠識別,大大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感。
“希望未來,我們能研發(fā)出更好的交互式體驗,”陳星說:“讓小小的空調插上新質生產力的翅膀,帶給千家萬戶更好的生活品質?!?
記者手記:在小小車間內觸摸新質生產力的脈動
在車間內,我們觸摸到了新質生產力的脈動。黑燈車間雖然“黑”,卻閃耀著智慧之光,除了生產過程的無人外,塑膠車間還實現(xiàn)了計劃排產、合格率監(jiān)控、設備綜合效率的智能化,實現(xiàn)了480萬套年產能。
惟創(chuàng)新者進,惟創(chuàng)新者強,惟創(chuàng)新者勝。在與技術人員的交談中,我們看到了無數(shù)懷揣科研夢想、攻關技術難題的年輕人,他們勇攀科技高峰,不斷為新質生產力注入著新動能。
放眼廣闊未來,新技術的升級方興未艾。在之江大地上,有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正在將科技創(chuàng)新“基因”融入到發(fā)展的“血脈”里,打通車間到未來的“新干線”……